1920年12月25号,农历11月16,兰芳和法国向暹罗发动进攻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先不说暹罗国王拉玛六世如何的奔走呼号,在国际上反应最大的是英国人。
1893年,曼谷王朝和法国签订了《暹罗条约》,条约规定:暹罗将将湄公河东岸的老挝领土划给法国,并向法国赔款300万法郎。
这个条约其实是英、法两国妥协的产物,而且还是法国人先提出来的。
19世纪中,英、法两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越来越大,其中在东南亚这一块,英、法两国的殖民地已经快要接壤,为了避免两国之间有可能发生的那些麻烦,法国人建议:维持一个强大、独立的、两边都有明确国界的暹罗王国,使大不列颠领土和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领土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屏障。
这一建议得到英国人的认同,于是就有了《暹罗条约》。
一直以来,就像是《泰晤士报》曾经所说的:英国无论如何不能在印度支那同法国为邻,现在已经是划清不许法国逾越的那个界限的时候了。
自从《暹罗条约》签订之后,湄公河就成为法国不可逾越的红线,英国和法国虽然在东南亚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但因为暹罗的存在,英国人和法国人可以维持相安无事的局面。
现在法国人居然又主动打破这个平衡,英国人的震怒可想而知。
12月25号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兰芳因为拥有众多的天主教徒,也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就在接到兰芳和法国向暹罗展开进攻的电报后,英国驻兰芳大使欧文·乔纳找到兰芳外长张敬宗,马上就表达了英国的抗议。
“这和《暹罗条约》无关,那是暹罗人和法国人的约定,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之所以进攻暹罗,也并不是要破坏地区安宁,而是要为在暹罗国内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同胞讨回公道,自从拉玛六世上台之后,我们的同胞在暹罗遭受到什么样的待遇,您应该很清楚,现在是暹罗人要付出代价的时候。”面对欧文·乔纳的质问,张敬宗这么回答。
这个回答倒也算是理由充分,不仅解释了兰芳为什么会向暹罗发动进攻,也解释了法国人参与进攻的原因。
现在的东南亚就是一潭死水,兰芳这个鲇鱼一头扎进来,肯定会破坏现有的平衡,这时候法国人适时插手,是为了在变局中攫取更大的利益,以便在未来的纷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这也就不难理解英国人的愤怒,因为准备不足,英国人没有任何准备,一时间派不出军队前往暹罗参与这场瓜分行动,那势必会影响以后的利益分配。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个比喻在暹罗的问题上很形象,如果是只有英、法两国在暹罗的利益上发生冲突,英国人和法国人还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均势,但如果兰芳也参与进来,那固有的均势就无法维持,只能是在重新洗牌后达成妥协。
问题是,在东南亚这块,有的不仅仅是英国人、法国人和兰芳人,美国人也是有份的,于是美国驻兰芳大使格林顿·奥古斯丁也凑过来插话:“没有规矩的暹罗人确实是应该得到教训,他们对华人的恶劣行径应该受到惩罚,不过这个惩罚不应该由某个国家或者是某两个国家来实施,咱们可以拿到国联讨论这个问题。”
拿到已经沦为鸡肋的国际联盟去讨论,也就是说要把暹罗放在一个国际托管的位置上,美国人的狼子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美国人的工业实力冠绝全球,英国、法国、兰芳就算是绑一块现在也干不过美国人,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美国人迫切需要更大的市场,如果是进行产品竞争,美国人不怕任何人。
“拿到国联去讨论?恐怕等提上议事日程,拉玛六世已经被挫骨扬灰了!”欧文·乔纳气急败坏。
国联的工作效率只能是呵呵,甚至连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自从国联成立之后,到现在两年多只拿出了十几项决议,但从来没有人认真对待过,就欧文·乔纳来说,他甚至连那些决议的名字都记不全。
如果参照以往的工作效率,等到国联讨论出结果,整个暹罗都已经被法国人和兰芳人瓜分完毕,到时候谁都别想让法国人和兰芳人吐出来,那绝对是奢望,法国人先不说,兰芳人绝对是属饕餮的。
“挫骨扬灰到不至于,我们从来不是残暴的一方,不信您看大正天皇,他现在还活得好好地,正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身体正在逐步康复中。”张敬宗不着急,说话还是慢悠悠。
这是个兰芳政府主办的圣诞节晚宴,大正天皇当然也是出席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