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天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书吧 > 材料为王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步建设方案

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步建设方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还有件让郭逸铭哭笑不得的事情,是每次他才走出两步,还能听到对方说话声音的时候,那些拦着他们的人就开始毫无顾忌地,在办公室里咿哩哇啦大声说着施部长今天来客人了,是个美国公司的人,他们要讨论什么什么事情,声音中透露着兴奋,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一样。郭逸铭都能想象得出他们手舞足蹈、口沫四溅的样子。

机关啊,这就是机关!

正事不做,天天传小道消息却积极得很。

当他们来到施部长所在的楼层,敲开对方的办公室,正在办公的施部长秘书对他们突然出现吃了一惊:“你们就直接来了?怎么不打电话让我下来接你们?上来没遇到别的工作人员么?”

看来他们对于机关的作风也是了如指掌。

郭逸铭倒是想给他打电话来着,可这个时代不是没手机吗?他刚才想在门卫室借用一下对方的电话,可守门大爷把他那台老旧的黑色摇柄电话看得很紧,坚决不允许他们借用,逼得他们只能一步步问上来。

“唉,机关里就是这样,让郭先生看笑话了!”秘书听到他们一路艰难的寻觅过程,很是无奈又感慨地叹了口气。

这个时代是不做事的骂做事的,铁饭碗制度下,让上级对下面的人缺乏足够约束力。即便施部长是老革命,可才来一年,威信还不足以威慑所有下属。下面人如果阳奉阴违,他也无可奈何,最多是揪住对方工作中的错误给与严肃批评,可也就到此为止,他也不能真的把对方怎么样。

混机关、混机关,机关里,也就是个“混”字。

“我去看看施部长在没在忙。”秘书很热情地请他们在一张硬木靠背长椅上坐下,然后来到施部长办公间门前,轻轻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施部长威严的声音“进来”,他才推门而入。远远就站住,恭敬地轻声说道:“部长。中美电子研究所的郭先生到了。”

“哦?郭先生来了?快快。请他进来!”听施部长的声音,很是惊喜。

郭逸铭与舒雨菲听到声音就起了身。等到秘书出来。他们就走了过去,跟着对方来到了施部长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算太大,大概二十来平方的样子,两侧靠墙都是书柜。郭逸铭眼睛很好,看出一侧摆放的都是马列哲学书籍,另外一侧则是各种技术书籍,主要是邮电通讯方面的,也有一些科技方面的书籍。

施部长刚才就正在看一本书,见到他们进来。顺手就把书扣在办公桌上。看封皮,似乎是一本讲述移动通讯技术的基础类书籍。

郭逸铭没有再东张西望,而是迎向从办公桌后绕过来、朝他们快步走来的施部长。对方走了两步,就自矜地停了步,等他过来,才热情地伸出了手,一把握住他:“好啊,好啊,我可是久仰郭先生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今天可总算见到你了!人说闻名不如见面,今天一看,郭先生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施部长客气了,我只是略有所学,机缘巧合才有今天的成就。不像施部长你们这些老革命,当初抛头颅洒热血创建起一个新生政权,这才是真正了不起。”郭逸铭适时地恭维道。

来到这个时代五、六年了,他已渐渐融入到这个时代。回到国内也有四、五年,此刻在见到这些老前辈,他也只是情绪略有起伏,不再如当初一般仿佛有直面历史的疏离感觉。说起来,他此刻也已经是在参与历史、创造历史,并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所以面对施部长,他态度不卑不亢,虽有恭维、却并不显阿谀。

两人稍微寒暄几句,便在施部长邀请下,在一旁的沙发上落座。

六月初的北京已经有些热了,但房间里并没有空调,略微显得有些闷热。双方坐下以后,施部长问了问郭逸铭在美国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经过,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询问。

“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唯一动力!首长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你描述的个人计算机出现、发展,和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来看,这是非常正确的判断。你看,我桌上就有一台个人电脑,听说还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技术。我用过了,很好,很有利于办公!而且你们开发的图形操作系统,对于我们这些连ABCD都没掌握的普通人来说,确实是一项非常好的发明创造,方便了更多人学习、掌握计算机。以后的人们,可都要感谢你们啊!”施部长谈兴很浓,用指点江山的态度发表着对西部计算机公司的赞赏之意。

“我们也不是无中生有,研发出这种技术的。每一种技术的出现,首先是源于人们的需求,然后科学家们才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展开相关的研究。就拿移动电话来说,随着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更加灵活的通讯方式需求更加迫切,才有了对移动通讯工具的出现。

就在更早以前,人们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只不过以前这种技术,更多地是运用于军事方面,但其实它对于民生经济发展,才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郭逸铭不是来接受对方表扬的,也不是来和对方谈论科技重要性的,几句话间,就主动将话题引向移动电话系统。

“呵呵,说说看!”施部长听出了他的用意,大度地笑道。

“我举例来说吧,我听说施部长经常下基层走访调研,恐怕经常会碰到有急事找您、或是您要找某人,却找不到对方,因而耽误工作的情况。那么假如有了移动电话系统,这就将不再是问题,您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和对方直接通话,知道对方在什么地方、正在处理什么公事,一些事情直接就可以在电话中沟通。”郭逸铭以对方为例子,就事论事道。

“你说得对!”

施部长很高兴对方有着和自己同样的认识,随即挥动着手臂。中气十足地大声说道:“移动电话对我们处理公事有着很大帮助!我一直认为,有了移动电话。我们处理公事的速度和时效性都会有新的提高。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我看移动电话的好处还不止于此!

有了移动电话。可以拉进我们干群之间的联系,为彼此交流开拓了新的渠道。车间的工人。可以时时与上级进行沟通。从而更加准确地完成企业领导交付的工作。我们的运输部门,也能更加及时地得到调度部门的指令,从而及时高效地完成物资运输任务……”

他这些日子,看了一些相关介绍资料以后,对于移动电话的运用有了一些深入地思考。此时侃侃而谈,有些设想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技术,甚至带有了一点点科幻的意味在内。不过毕竟他没有实际经历过手机泛滥的时代,所以对于这项新技术、新产品更多地带有了一丝理想主义的幻想,这也不足为奇。

郭逸铭微笑着听着。不时点头肯定对方的设想。虽说许多设想太过理想化,但对于他推动移动电话系统还是有好处的,他自然乐得帮助对方确定这个认识。

“不过移动电话尽管有种种好处,却有一点不好:太贵了!”施部长抒发了他对这项新产品的殷切希望,但也一针见血指出了其根本问题所在,“之前我本认为移动电话可以用来缓解我们现在固定电话网络建设,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固定电话。但当我认真了解到它的建设成本以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个完整的移动电话系统,是由程控交换中心和各个基站组成的吧?而且似乎每几个、十几个基站就需要建立一个交换中心,基站与交换中心之间,也不是通过无线传输连接,而需要通过高速数据传输线路来支持。

这就是我感到它暂时无法取代固定电话的地方。

据我所知,我们现在用的同轴电缆、双绞线,传输的都是音频信号。虽然说数据信号能够通过铜芯线传输,但以现在的技术,似乎只能达到每秒钟2400bit……是这个标准吧?我对技术上的词汇不太理解,我看看啊……”

他起身来到办公桌前,戴上一幅老花眼镜,拿起倒扣在桌上的书,伸得远远地看了一阵,找到了数据出处,然后点点头,摘下眼镜,放下书,回来坐下。

“不错!据书上说,现在国际上普通铜芯电缆的数字信号,传输速度只有2400bit。换算成你们计算机上使用的存储单位,应该只有300个字节!速度非常慢!所以要想通过现有通讯材料传送基站数据并不可行。

能用的只有光纤线路。

但光纤贵啊,贵得要命!虽然我们自己也造出来了,比国际上的也要便宜一些,可也便宜得有限。北京局去年由于业务需要,狠了狠心,也只在东西城分局之间,牵了一条光纤。结果就这么小小的一段光纤,就把北京局所有的家底都给耗光了。

光纤网,我们真是搞不起!”

郭逸铭点头,认可他对现阶段制约移动电话发展的看法。

就如他之前所说,科学技术是因应人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从小型机问世算起,高效廉价的计算机也才是几年时间,可以连接的设备也不多,主要是打印机、电传等办公设备,完全可以和主机放在同一个机房里,连接距离很短,因此对高性能、低价格的高速信息传送线材需求并不迫切。

光纤问世虽说也有十二年了,可材料研究进展并就缓慢,既然市场需求不迫切,各个研究机构也就没有必要投入巨资加紧对其研发。

历史上,光纤制备技术的成熟与廉价化,是随着局域网逐渐普及,有线电视网逐渐形成规模以后,用户对于一个更大规模的网络有了迫切的需求,才加快了研究步伐,并于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得以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按照正常的技术发展进程,这个时代推广音频模拟移动电话,才是正理!

可是,谁叫他重生到了这个时代?

对他来说,成熟的光纤制备技术这不是问题。什么时候推出、推出哪种生产工艺的光纤,全看他需要而已!

目前他需要的就不是光纤。而是ADSL。

ADSL的技术也是很高的。为了实现铜芯线上的非对称数字传输,需要一种高速的高频信号解码芯片。在这个时代不是说无法实现。而是实现的成本很高。不可能作为家庭个人电脑上网使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