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天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书吧 > 古今异事 > 河东河西

河东河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河东河西

2016-05-15 作者: heyang2012

河东河西

河东河西

泾川和陵阳的水将这块平坦的土地冲出了一条河。这河蜿蜒流淌近百公里,枯水时静静地,宽不足百米,洪水期咆哮着,也不过两三百米,向北流去,到了鲁港,便汇入了长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人们叫它是漳河。

由于漳河的原因,这块平坦的土地,分成了河东河西。又因为河东河西的原因,被历代政府分成了两个县。本来属于一块的土地,一样生活习惯的人们,因此有了不同的政局环境。

河东的人们,早些年被河西的人称做是守旧的一族;河西的人还戏称“我们是红太阳的天,你们是白月亮的天呢。”可不是么,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河西的人连一点自留地也没有,菜园地每人三厘,还丈量得紧绷绷的。而河东的人不仅有自留地,还有口粮田。河西的人饲养家禽家畜被诧斥为“资本主义倾向1”,受到限制,连零星的芽豆芽也算是搞资本主义;而河东的人,大棚的鹅鸭放养,大担的蔬菜上街去卖,也没有人干涉。更有甚者,每逢春节,河东的人玩龙灯、穿马灯、堆罗汉,这村玩到那村,常常通宵达旦,因为多是亲朋好友迎来送去,河西当权的人说“那是搞宗派”,“复活四旧”,禁止河西的人搞这样的活动。

河东有个渡口,当年叫做许村。因为坐落在圩埂旁,临着渡口,人来人往不断,便开了两三家小店,形成了一条小街。每天早上,附近的人也到这里买卖东西。其中有一位常来卖菜的农民,叫秦有进,二十四五岁,天天拎一篮子蔬菜来,不论巧贵,总把它卖掉,卖完就到生产队里做工,每天如此。他每天少做一早上的工,能收入卖菜的钱一元左右,虽然只是很少的钱,而当时做一天的工分,还不到一元钱呢。这样,他工分做了,小钱也有的用。

河西有个小镇,叫双木铺,在许村正西十公里。有三百米长的街道,没有私人店铺,只有一个大供销社、一个茶馆,其他的房屋就是机关和粮站以及学校了。这条街道,东临圩田西傍山,历来是吃圩米、烧山柴的好地方。早年,附近的人非常羡慕这里。秦有进的父亲过世后,他的母亲就认为这是个好地方,改嫁到了这里,还为秦有进生了个异姓弟弟叫李万平。因为吃米是圩区田里产的,烧锅柴就出在后面山上,感觉上是吃不愁,烧不愁。而许村的秦家,烧锅柴没有来源,常常着急,因此,总是羡慕李家。

大集体时期,河西的干部只准社员一心一意在生产队里劳动,要是做了别的什么,就被斥之“歪门邪道”,资本主义行为。于是,还不到二十岁的李万平,一心扑在生产队里,每天从太阳出山,到太阳落山。由于他年纪轻,身体好,从来不贪懒,年年被评为“五好社员”。可是,他家里除了生产队分的吃饭粮外,难得有一分钱,连衣服破了,老娘想买个针头线脑也很困难。

逢年过节,秦有进总是买些糕点来看妈妈。见这么大的弟弟总穿着补丁摞布丁的衣服,连一件象样的衣裳也没有,就对弟弟说:“万平,你也不小了,现在的确凉衣裳行时得很,你也该做一件穿穿。象你这样窝窝囊囊,哪个姑娘能看上你啊?”李万平只是笑笑说:“我这样比别人‘前面挂豇豆,后面结南瓜’(衣服破得前面成布条,后面打成了结)好多了呢!”他只是说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话,不好意思说“我没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