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正文卷第399章改信精神聚合体的反应,让白玉琦不禁失笑。
因为诞生的时间尚短,所以即便产生了初步的自我认知,祂的意识也还停留在非常稚嫩的阶段。
也就是说,祂的行为十分直接和本能,好奇了就凑上去看看,需要了就索取,生气了就发怒,被打了……自然就害怕。
在一群并不能理解祂是什么样一种存在的信徒诚惶诚恐的纵容下,祂就像一个被惯坏了的熊孩子一样为所欲为。
正因为这种肆无忌惮的性格,让祂察觉到白玉琦的存在后,出于对一个跟自己有些类似的存在的好奇,祂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就兴冲冲的凑了过来,被白玉琦一记差点抽的崩溃。
精神聚合体虽然不会死亡。
只要信仰体系没有崩溃,被打散之后很快就会重新凝聚出来。
但新凝聚出来的精神聚合体,所诞生的自我认知和意识,跟崩溃之前的精神聚合体也没什么关系了。
通过和构成自身的信仰个体之间的连接,精神聚合体实际上是能够察觉到其它精神聚合体存在的。
不过只能通过信仰个体来感应外界的祂们,受限于信仰源范围的限制,只能感应到信仰个体所在的区域。
信仰个体距离信仰源越远,感知能力就越弱。
同样的,信仰个体越分散,感知效果也就越模糊。
刚刚诞生自我认知和意识的祂们,对外界的一切都是好奇的。
希望接触到更多外界咨询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这也是祂们向全知全能的存在成长的关键。
精神聚合体本身是没有矛盾的,最起码在祂们意识到信仰个体的多寡、信仰源体量的大小,对自身的强弱有影响之前,祂们之间是没有利益冲突的。
但可惜的是,精神聚合体之间虽然没有矛盾和仇恨,但祂们的信仰群体之间却是有着利益冲突的,这就导致了信仰群体往往会打着这些精神能聚合体的幌子为自身谋取利益。
同时信仰群体的这种行为,又往往会给精神聚合体带来信仰源增加的好处,从而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利益交换,精神聚合体赋予信仰个体自身的力量,而信仰个体回报给精神聚合体以信仰贡献。
于是乎各种形式的信仰战争就开始了!
西方族裔几大势力之间的战争,就是处于这一阶段。
虽然这些精神聚合体可能并不明白,自己的信仰群体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但是祂们却能够感觉到这么做对自身的好处,本能的去推动和放纵这种行为。
大食教的精神聚合体就是通过自己的信仰个体,感应到过其它精神聚合体的存在,并意识到对方并没有自己强大,所以祂行事才会这么的肆无忌惮。
很不幸的是碰到了白玉琦这个“真神”的存在,惨遭“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的爱的教育。
吃一亏长一智,被打疼了的祂那里还敢回应自己信仰个体的祈祷,在感应到信仰个体招惹的竟然是那个差点打死自己的存在后,估计弄死这个信仰个体的心都有了。
被抓住后祈祷了半天,却没有像以往那样感应到“神”对自己回应的大胡子军官差点没绝望了,还以为自己所信仰的神已经抛弃了自己,一副万念俱灰的模样瘫软在了地上,两眼无神的喃喃自语着。
白玉琦并没有因为他的冒犯而选择责罚他们,反而不以为意的同样对他们进行了“洗礼”。
++的组合运用,让身心都得到了洗涤的他们,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般,愣愣的看着白玉琦呆住了。
刚刚被自己所信仰的神给抛弃了的他们,突然感受到了另一位“神”不计前嫌的接纳,在感动和犹豫的同时,难免会产生信仰游移。
对此白玉琦微微一笑,如果说那些被他治愈的伤兵,因为获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新的生命,从而成为了他的“虔信徒”的话。
这些刚刚被自己信仰的神所背叛,又感受到了另一位“神”恩惠的信仰个体,哪怕不会立刻就成为他的信徒,最起码也不会对他再产生敌意和排斥。
一旦度过这个期间,体会到了“信仰”他的好处之后,将会有很大几率改信,成为他的“浅信徒”或者“泛信徒”。
对白玉琦来说,只要不排斥他的存在就已经足够了,就不信他一个能够行走在人间的“真神”,抢信徒还抢不过一个虚无缥缈,并无实体和具体形象存在的意识聚合体。
同样取来一套衣食饮水,一视同仁的分发给了这些人,白玉琦向他们温和一笑,杵着木杖向其它兵营的方向走去。
他全程实际上都没有开口说一句话,既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劝说对方信仰自己,但是他所拥有的神秘力量却已经征服了对方的心灵。
你可以不信我,但是你不能不尊重我,哪怕你是某个神明的信徒,这就是白玉琦展示给这些西方土著们看的信仰规则。
一边信步向其它兵营所在的方向走去,白玉琦一边观察了一下亦步亦趋,像一群温顺的绵羊似的,紧跟在自己身后的上千人,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抢夺信仰的计划,看样子开展的十分成功。
不仅仅是他本尊这里,被他分裂出去的白涡化身,也同样在不同的地区忙碌的进行着“布道”。
有一身神秘技能傍身的他们,“开拓市场”的工作进行的相当顺利,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估计白涡化身就能带着新发展的信徒来跟自己汇合了。
幸亏大食教征召起来的平民士兵,大多都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成员,通常以家庭、聚落和部落的形式存在。
大食国的军队虽然庞大,但基本上都是由这样一个一个的小聚落团体所组成的,这就给了白玉琦从中逐渐蚕食他们的机会,靠着治疗、食物这两手再简单不过了的手段,迅速在自己身边聚集起了一大批“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