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天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书吧 > 新一战风云 > 第五十五章 拜师李凤苞(下)

第五十五章 拜师李凤苞(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凤苞,字丹崖,江苏崇明人。他自幼博览群书,早早考取了秀才的功名,虽然后来没能考中举人,但道德文章大抵不差。别小看这个“秀才”,前清的一个“八股秀才”绝对比现在的硕士要值钱!

他兴趣广泛,对各类学问都多有涉猎,尤精数学,地理,历法。年轻时奉旨编绘江苏地图,以其精通的测绘和地理知识出色完成了江苏七县地图的绘制。由于他家庭条件还不错,于是在当时江苏巡抚丁日昌的保举下,花钱捐了个道员。

不久,丁日昌又将李凤苞介绍给两江总督曾国藩,于是得以进入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局期间,历时七年,以经纬线法绘制出高质量的地球全图。后调吴淞炮台工程局、制造局译书馆工作,接触到许多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军事书籍,由此打下了相关的知识基础。

说完资历再来说背景,说到底,威廉之所以下大本钱笼络李凤苞,还是看中了他是李鸿章手下的红人,北洋系中不可多得的有资历、有出身的洋务干才。

李凤苞结识李鸿章的时间并不长。光绪元年(1875年)的时候,李凤苞随丁日昌北上拜谒直隶总督李鸿章,李凤苞在中堂大人面前侃侃而谈,评点天下大事,并向李鸿章建议“关外旅顺一口,为京师东北要害,宜早为备”。大得正在筹办北洋海军的李鸿章赏识,即委李凤苞前往旅顺口勘查,准备辟作军事基地。

不过不久之后,丁日昌迁福建巡抚兼船政大臣,李凤苞随行去闽,任船政总考工。

第二年,李凤苞因母去世回乡守制。正值李鸿章着手派遣海军学生往欧洲留学,苦无适当的督学人选,丁日昌即书荐李凤苞。李鸿章非常属意,与南洋大臣沈葆桢联名上疏力荐李凤苞。

这个留学生监督还是很厉害的,按品秩相当于一省学政,也算得上中高层的官僚了。(如果非要拿到现在比的话,差不多就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主管文教卫生副省长的角色)

能得到南北洋大臣的同时保荐,说明李凤苞在整个洋务界都是比较吃得开的。毕竟,他工作七年之久的江南机器制造局按照行政编制还属于南洋大臣的势力范围,只不过李二大人总是喜欢越权管理罢了。

之后,李凤苞继续官运亨通,在抵英之后的第二年被委任为钦差驻德公使,这就是正二品的真正高级官僚了。

在德期间,他筹划了购买铁甲舰的全部事项,不过由于办事不够周密,被人抓住把柄,加上济远号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于是,回国后被赫德联合清流派大臣严厉打压,郁郁而终。

尽管如此,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依然受到李鸿章的保护,只可惜到最后连李中堂都顶不住了。

李凤苞之所以“悲剧”了,全在他购舰的安排不够周密,几百万两的银子从自己手里过,谁不眼红?如果不多个心眼,一旦遭到诬陷,想说也说不清。更何况在那个年代,国际间军火贸易的佣金本就是个公开的秘密。

威廉既然决定选中了李凤苞自然是要想办法救他的,只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当下所要做的事情无非加深两人的师生之谊,让他回中国后依然能死心塌地帮自己办事。

李凤苞对于能收威廉为自己的学生当然是喜出望外,在他看来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后那绝对是震惊朝野的新闻。以中国人的理解,威廉现在是皇长孙,将来就是皇帝,李凤苞成了德国皇帝的老师,那岂不是大大有利于中德两国的关系吗?别说朝中的那些军机大臣们,即便是慈禧也深深懂得以夷制夷的道理,德国既和俄国接壤,那中国日后在面对俄国人时岂不是能有一个援手?

说实话,那时候的中国人看待国家间外交关系时就这么简单。不光慈禧,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最优秀的中国官员在复杂的国际关系面前都是很不成熟的。否则,历史上李中堂断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签那份意图驱狼逐虎的《中俄密约》。

威廉和李凤苞在一起整整聊了一个下午,李主要讲述了中国的风物、文化,以及儒家经典的入门问题。全当是给威廉上的第一课了。

要说李凤苞当真是对中国的地理风物十分熟悉,信口说来竟也有条有理,连威廉这个21世纪的大学生都大为叹服!

而李凤苞也惊叹于威廉的汉语说得如此流利,虽然满口的洋腔,但遣词造句都很准确。如果说威廉之前在奥森多夫斯基那里还有所保留的话,那么此时就是完全放开了。一个现代中国大学生,在满口之乎者也的古人看来依然是“文盲”一个,因此他根本无须担心引起李凤苞的怀疑。

接下来,在谈到儒家典籍时,李凤苞详细向威廉介绍了一下四书中的《大学》。按照古代儿童读书的次序,《千字文》和《百家姓》一念完就该到《论语》了,不过李凤苞确实是个懂得变通的聪明人。在他看来《论语》教的大都是日常道德规范,对于威廉这样已经长大成人的外国人而且是要成为帝王的人来说,只有从《大学》入手方才更为合适。

假期半个月时间,威廉一共到李凤苞那里去了三次,后来两次,李主要将《大学》的第一句话,也就是儒家的三纲:“明明德、亲人、止于至善”阐发开来,他讲课论述和举例相结合,生动而说理透彻,让威廉听后心中隐隐生出一丝浩然之气。

在威廉将要返回部队的时候,李凤苞将那本《大学》送给他,叮嘱多读、多想,遇到不明白的记录下来,容日后见面的时候一起问。

李凤苞此时45岁,正是一个传统中国士大夫人生中最为光芒四射的年代。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轻浮,拥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将世界也看得更加明白。在这个年龄能做到官居二品的正命钦差公使,李凤苞也足慰平生。

不过,威廉的出现再一次点燃了他心中的万丈雄心,激扬着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情怀,当他端着圣人书一字一句给威廉讲解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和一副无比光辉的图景。

北京,紫禁城。

慈禧和慈安正坐在东暖阁的龙榻上召对大臣。

“哀家听闻,新任驻德意志国公使李凤苞收了个皇子徒弟,此事可是真的?”

“回圣母皇太后话,此事确是不假,而且那个皇子还是当今德意志国皇帝的长孙,未来承继大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问话的是慈禧,答话的却是领班军机大臣,清流一号人物,当朝大学士李鸿藻。

“那如此说来倒确是一桩喜事了?”

“为两位皇太后贺,为我大清江山社稷贺。德意志乃泰西强国,其国至今已历400余年,近年来发奋图强,以陆军之雄冠于欧洲。听闻数年前曾发兵70万,顷刻间攻破法兰西国都城,俘虏其皇帝拿破仑二世。其国君威廉一世皇帝老当益壮,为政勤勉,更兼久于战阵,大有昔日秦皇汉武之气概。该国东临俄罗斯,边境约四五千里,今我若结好与彼,自当会使俄罗斯有所忌惮,不敢肆意东向窥视。”李鸿藻把前天刚搜罗到的资料,外加自己的“合理分析”,现学现卖全抖搂了出来。

听了李鸿藻的分析,两位皇太后均是面露喜色。老毛子趁着内乱抢了那么多地盘,而且如今在伊犁又起龌龊,若真能如李鸿藻所言,那李凤苞可真是大功一件啊!

“那李凤苞使德不过两月,却立下大功一件,如此说来,倒确是是个可用之才?”慈禧手中数着念珠,目不斜视地说道。

“启禀圣母皇太后,李凤苞虽非正途出身,然文章学问俱是一流,也正因此才能得该国皇子之青睐。昔年,前任公使刘锡鸿不懂邦交,不谙世事,被该国市民百姓所耻笑,将天朝颜面丧失殆尽。可如今李凤苞竟能收其国皇子为入室弟子,此以夏变夷之举足以扬我天朝国威,若是圣人在世也定会大慰其心呀!”

李鸿藻虽是清流大佬,但却并非不能容人之辈,因此对于李凤苞这个“洋务派”能在国外光大天朝教化甚是欣慰。

“如此说来,真该重重赏赐才是。姐姐,您说是这个理不?”慈禧将头转向慈安。

“妹妹说的是,就下一道嘉勉李凤苞的上谕,然后再赏其单眼花翎吧。”慈安到底是大行皇帝的皇后,最后的奖赏她直接拍了板。

下午还有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