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野渡人靠掳人子弟,索钱维生,生性残暴,只要被绑者未能交足赎金,二话不说,马上撒票。
姚氏一族在吴县属于庶族,姚小远一直闲赋在家,除了指责姚堡主的过错,发发牢骚,便是去县城约好友姚文一起服“五石散”,一起嘲讽人世不公,怀才不遇,日复一日,年复如此。
姚小远坐在一辆牛车上,缩着脖子,抄着手,催促着赶车的仆人快点走,心中想着与姚文去杏花楼听曲饮酒。
杏花楼屹立在吴县中心地带,是吴县一家大酒楼,热闹非凡,唱曲的、说书的、住宿的、喝酒的,均在此处汇集。
两个时辰后,姚小远与姚文一起进入杏花楼。
“公子,请留步!”
姚小远寻声一看,一名须发半白的中年相士,正在眼上眼下打量自己,愕然问道:“这位相士,和本公子说话吗?”
中年相士点点头,忽然道:“公子近日可将居室窗前的一座石塔移动?”
“确有此事。”姚小远一愣,点头应道。
“公子撞邪了。”,中年相士一脸的神秘,说话吞吞吐吐:“石塔下方原本镇了一只百年怨魂,如今被你放出,公子近日恐有血光之灾。”
姚小远心中一惊,身边的姚文接言道:“无耻相士,滚远点。”,姚文抢先一声怒喝,随后说道:“也不问问我等何许人也,便想来拐骗,若不识趣,便叫官府拿了你,细细拷问。”
“血光之祸便在近前,犹自大言不惭。”中年相士冷冷扔下两句话,出杏花楼而去。
姚文见中年相士不见踪影,便劝慰道:“小远弟,休信江湖骗子之人,这种人向来先用大话恐吓你,然后以消灾为名,诈你钱财。”
“我前日却将居室窗前的一个旧石塔移走,这相士算的极准,如今我心情不宁,无意吃酒。”姚小远神情沮丧。
姚文道:“小远弟,愚兄倒是识得附近杂坛寺中的一名大师,大师佛法精湛,翌日可寻他替你算上一卦如何?”
“为了心安,也只有如此了。”姚小远道,两人便约好明日一起去杂坛寺算卦。
杂坛寺位于吴县城南半山腰间,望山跑死马,翌日姚小远早早约了姚文,沿着仅容狭窄的山路,一路寻到寺中。
“阿弥陀佛!”一名灰袍僧人施礼道:“两位施主来的不巧,寺中方丈出山做法事去了,不知何时才归。”
姚小远心头焦急,回礼道:“在下在寺中等方丈回来。”
灰袍僧人合掌一笑,留下一壶清水,转身离去,太阳不管人间疾苦,慢悠悠的从正中一直到日薄西山,也不见方丈大师归来,二姚只得悻悻下山,约好明日再来。
暮色低垂,风声狂野。
姚小远坐在牛车中,透过帷帘见外面天色越来越暗,心中有些焦急。催促驾车的仆人道:
“刘成,速度快点儿,黑天前一定赶回府中。”
赶车的仆人应了一声,“啪”的一声,鞭儿甩起,牛车速度快了起来。刚行了不长时间,便听外面仆人“吁”的一声勒住了牛车。
“刘成,怎么不走了。”姚小远问道?
“公子,不好了。”仆人颤抖声音说道:“有人、有人劫道!”
姚小远闻言一惊,探头一看,只见古道上,站了几个蒙面人,个个手持亮晃晃的刀剑。为首者冷冷喝道:
“姓姚的,跟我们走一趟吧,太湖野渡人请你上岛喝杯酒。”
姚小远一听太湖野渡人几个字,登时想起相士的话,骇得肝胆俱裂,四下瞧了瞧,山林漠漠,古道荒凉,一个人影也没有,忘了名士风范,下了牛车,连滚带爬上前两步,连连跪拜。
“在下体弱有病,受不得岛上湿气,大侠们要多少钱财,只要说出数字,马上奉上。”
“闭嘴,一半废物,还敢和爷爷讲条件。”为首匪寇身材瘦高,冷冷哼声,抢上一步,长剑挥起,一道残光在暮色中划过。
“啊、”赶牛车的仆人刘成,抱着脑袋在地上惨叫不止,一只血淋淋的耳朵和脑袋分了家,掉在古道边的杂草从中,血红草灰,异常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