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2018-04-15 作者: 懒到不想呼吸
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WWW.PINWENBA.COM武学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于是,到底要不要练招就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待“招”的态度大体有以下几种:1、只讲“法”,不讲“招”。2、只讲“劲”,不讲“招”。3、**、讲劲也讲招。4、什么都不讲,就讲“无”。
“无”来源于道家的世界观。道家的发展观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相生八卦。这个过程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最终还是归于无。“无”是最高境界。道家的进化公式:无——有——无。
很明显,“有”是从“无”一点一点地产生出来的,后面那个更高层次的“无”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有”一点一点地积累的结果。看人家大书法家龙飞凤舞挥挥洒洒,似乎无章无法,但他也是一笔一画临帖,一个字一个字苦练各家结体招法,经数十寒暑修成的正果。谁不欣赏王芗斋无形无意的高超武功,但他也曾苦站三体式,他也曾苦练五行拳。他也曾一招一式练明劲、练暗劲,一步步悟出化劲。没有人能超越“有招”这个阶段直接达到“无招”。
什么是招?字典解释曰:“招”就是“武术的动作”。除非你不做动作,一做动作那就是招。这样解释很难让人接受,我愿意把“招”解释为“武术的技击动作”,剔除那些没有技击含义的动作,那些动作不是招,是“舞”。“招”的引申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好,说这招真高。没办法,说没招啦。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招,当兵的刺杀练防左刺、防下刺。武警练擒拿术。拳击练直、摆、勾,摔跤练各种绊子,那也是招。武术抓、拿、跌、打四**里有数不清的招,著名的张氏短打拳“里死手三十六”、“外死手三十六”都是招法组合。那都是先辈的经验结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继承发展。可以说,抹煞了招法就抹煞了中华武术。
只有只练套路的人才把“招”理解成死架子。只要把招法用来搏击就会发现,招法从一生下来就具有变异的基因。任何一个招法能打上盘,也能打中盘、下盘。走中门能用,走里门能用,走外门也能用。顺步能用,拗步能用,退步也能用。不要听信“金克木,木克土”之类刻板说教,任何一招都可能克任何一招,看你会变不会变,用得巧不巧,不然何来“半步崩拳打天下”?组成“招”的“零件”都是“通用件”,拆开来可以跟其他零件任意组合成新的招。于是,招又能生招。古人有感于此,就把高层次的招叫“纲”,低层次的招叫“目”。可是,处在“目”这样低层次的招还是能生出新的招来,即使像生物学那样分出纲、目、科、属、种来,也无法穷尽招法的变化。有的把招分成“母拳”、“子拳”,可是子还能生孙,子子孙孙不可穷尽。看来,想要把招法划出固定的框架,找出一个最基本的,再也不能变化的招来是不可能的。于是,聪明的拳师说了一句话:“拳无定式,随处是招”。
但是,我们看到的招只是外形。里面还含有“法”和“劲”,这是看不到的。不明拳理,不懂劲,招也用不上。电视剧里常有看到几张图就练成绝世武功,那怎么可能,只不过是文人可爱的想象力吧了。你悟不出法和劲时,把着手教你招都教不会。我在教徒弟跌法时,有一个小伙子在旁边看了好几天,觉得把招法看会了,回去跟别人试试,不但没摔倒别人,他自己反而倒了。你不懂身法、步法,不会化劲发劲,顶着劲硬上,就成了蚍蜉撼树。招是外在的躯壳,法和劲才是内在的精髓。可以说法是招的灵魂,劲是招的基石。如果把灵魂和基石撤掉,剩下的招就是个没用的空壳。
什么是“法”?字典上说就是“方法”。这未免太过简单。我们还是用武术的语言下个定义吧:“法就是技击理念”。张横秋先生说:“习拳必先具三法,何谓三法?手法、身法、步法是也。不具三法,未入门者也”。人生下来就具备搏斗的潜能,不懂三法只能是瞎抓挠。农村的小孩子在河里瞎扑腾也淹不着,可是只有在优秀教练指导下,学习正规的游泳理论和技巧才能成为游泳健将。我习武多年,几乎每天都跟人摸手对练,可是总觉得进不了身,用起招来牵强附会。直到有一天列入张氏短打门下,学习了过去几十年闻所未闻的拳理,才豁然开朗,有点一通百通得心应手的感觉。就技击理念来说是不分拳种不分门派的。好的拳理拳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对各种拳都有指导意义。在好的拳理指导下练拳就长进很快,而听信歪理邪说就会把人引向歧途。寻求上乘拳理拳法至关重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