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一边征伐丨中容郡丨,一边在后方打出一条通路,安置出一个后方基地来,防止战事不利的时候被围困而死。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黎夷三王真的打算借道南山,以丨溺水泊道丨的险恶地形,根本就不可能容纳大股的军队通行,更别说他们劫掠而来的大量物资、财物、珍宝了。
这些东西需要一个地方进行暂时的囤积和安置,而黎夷百族加起来近亿的人口,还有大量的附庸族裔,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轻易的通过丨溺水泊道丨的,也需要暂时驻扎下来分批撤离。
整个黎族的撤离过程,很有可能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那里是最适合的临时定居地点?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黎族不可能允许后路掌握在他人手中,而丨青石领丨则不可能让黎族叛军占领自己的领土,双方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商榷和妥协的余地
鞍羯人,或者说,除了靼鞅王、鞔王、鞣樘王的本族黎人之外,其它的附庸黎族,根本就全部都是黎族三王拿来利用的炮灰而已
阿史德显然也是因为预料到了些什么,不得不死中求生的做出安排,力求能保住鞍羯黎族的传承,从黎族三王叛乱起,无论他们鞍羯人参不参与叛乱,其结果和下场都不会有所改变,如果叛乱成功,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而如果叛乱失败,丨中容郡jt境内的所有黎族,都将受到来自太华族裔的疯狂报复和清洗,这块祖祖辈辈居住了成千上万年的土地,已经容不下他们了。
原本以为不堪一击的偏远戎堡,因为多出了丨青石领丨的“工族”这么一股强大的神秘势力,而变得难以攻克,久战不下的鞍羯人几乎快要绝望了。
被靼鞅王下了“决死令”,还派出了鞑人进行督战的鞍羯人,在千里奔袭之前,的确是已经抱着去死去死的心了,谁知道意外的发现,阻挡他们的,竟然不是想象之中的太华族裔卫军,而是“工族”这么一支从未听说过的先民后裔。
能够进行沟通,那怕需要付出莫大的代价,可这对已经走进了绝境的鞍羯人来说,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特别是这支先民后裔的势力十分的强悍,不但能够在太华族裔的地盘上混的风生水起(代替卫军驻守忄石山丨),而且还拥有着足以抵抗黎夷叛军的剽悍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替自己的部族寻找一顶庇护伞,阿史德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的投向了“工族”,一来能够免去太华族裔的报复,二来也算是摆脱了并不仁慈的黎王压迫。
从鞍羯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借”到了南下的通路,已经完成了靼鞅王的命令,至于野心勃勃的靼鞅王如何选择,那就跟阿史德没有关系了,虽然他已经预料到了“结果”。
鞍羯黎族为了黎族的“未来”,倾尽了全族之力,为了借得这条通路,甚至连鞍羯勇士的头颅和全族老弱妇孺的自由都作为了借路的“代价”,这总算是仁至义尽了吧?
要是靼鞅王还不放过鞍羯族,那么他就等着众叛亲离吧
阿史德的心情是极端复杂的,古逸所说的那句“在工族的领地上替鞍羯人留下一块草场”是什么意思,他当然不可能不明白。
靼鞅王不可能放下武器的进入工族领地,任何敢抵抗他刀锋的部族,都将受到他无情的打击,直到征服对方为止。
而工族人同样不可能允许异族带着武器进入自己的领地,敢于违反的,将遭到他们毫无保留的抵抗,直到一方死绝为止。
看上去,相比起整个黎族叛军,工族似乎并不强大,就连黎族三王之一的靼鞅王麾下一支附庸黎族都比不上,可问题是,工族并非自己在战斗,靼鞅王不可能无视丨中容郡丨的卫军系统,专门对付工族。
实际上,只要黎夷叛军一天不打通南下通路,他们就一天是关在笼子里的猛兽,太华族裔一方,甚至不需要进行什么太强烈的清剿行动,各“郡、府、城、堡”只需要坚壁清野的守好自己的地盘,让他们无法得手,到最后,抢无可抢的黎族叛军,自然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一样,慢慢的被“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