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天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书吧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031 酬功

第031 酬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路振飞的忠诚自不用说,何况还有拥立之功,这种实干派大臣必须重用。

至于陈奇愉,其为山西保德人,字玉铉。万历进士。崇祯五年(1632),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得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李自成等部农民军被迫退入汉中,困于车箱峡,遂诈降。他檄所过郡邑传送。被围义军既出栈道,连破宝鸡、凤翔、麟游,州县告急。各省巡抚、朝廷言官交章弹劾,被除名、戍边。

观其履历,其虽为文臣,资历名望和统兵能力当不在孙传庭之下,是个得力文臣。用得好也能抵得上几万大军。

而对堵胤锡这位历史名人朱由桦更是仰慕已久。

此刻堵胤锡还没有绽放他璀璨的光芒,在原本的南明历史上,堵胤锡与张煌言一样,都是卓而不群,眼光独到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清军铁骑大举南下,攻破南京后,两人终其一生皆奔走于湖广,东南抗清前线,为自己的抱负耗尽平生心力,不死不止。堵胤锡为人自负其才气,行事以“苟利国家,我则专之”为信条,丝毫不肯假人以辞色。他的英锐之气咄咄逼人,在因循守旧的南明官场上自然受尽误解与妒恨。“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堵胤锡正是这样一个磊落不羁,心怀坦荡的真英雄,真豪杰。也是南明为数不多的几个实干大臣。

这样的能臣要是不重用起来,真是暴殄天物了!

前三道中旨都是提拔的文臣,后面提拔的是武臣,总兵官刘肇基虽是武臣,忠贞节操却得到了历史的鉴定。

刘肇基,字鼎维,辽东人。明末抗清名将,以与史可法死守扬州而闻名。

其出身于将门之家,祖辈世袭指挥佥事。1634年,刘肇基跟随总兵尤世威镇压中原地区农民起义,战事颇不顺利,后刘肇基接替尤世威,与游击罗岱力战,终于将其击破,升任辽东副总兵、总兵官。1639年,蓟辽总督洪承畴调刘肇基至辽东,负责训练宁远诸营士兵。次年3月,清军围攻锦州,刘肇基奉命与宁远总兵吴三桂前往支援,双方互有死伤,清军退却。此后,他曾率士卒千余人救吴三桂于松、杏之间,却被诬以临阵退却,遭到解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南明建立后,刘肇基自请从征效力,得加授左都督、太子太保衔。史可法督师扬州,命其率兵守高家集。1645年3月,清军包围扬州,史可法命附近驻军增援,只有刘肇基一支孤军赶到,入城守北门。城破之后,刘肇基率部四百人与清兵死战,格杀数百清兵,但寡不敌众,最后全军覆没。

清朝乾隆年间,重修史书,嘉奖明末殉难武将,因刘肇基忠于明朝,特赐谥号为节愍。

明知必死,义无反顾,可谓大忠大勇!而刘肇基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也是上天给朱由桦的穿越福利,作为皇帝,作为上位者想要去准确的分辨人心,去判断手下的忠奸,要花多少心思,又何其难也,而历史又那么残酷,坚定出忠贞的代价往往就是当事人的生命,等人死了,才知道其是忠勇之辈,已经晚矣。

亏得朱由桦是穿越客,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相对正确的鉴别出人才,遇到刘肇基这样的忠勇之将,不去重用,还有什么人可用!

正当朱由桦斗志昂昂的开启他的揽权之路时,新鲜出炉的内阁却让他绊了个大跟头,几乎是鼻青脸肿的。

中旨刚下,那些东林阁臣们就一拥而上的强烈反对,除了封赏江北四镇、亲军将领、内臣和勋臣的旨意按惯例通过外,其余任命朝官的中旨他们给予了所能给予的最彻底的否定,不仅否定了朱由桦对朝官的任命,更否定了中旨的形式。

在大明权力场打爬了几十年的他们,深知皇帝的这一举动并非是一次简单的头脑发热,错出昏招,而是赤裸裸的挑衅!

本来对福王的一举一动就已经非常敏感的东林党老官僚们,此刻更是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那就是皇帝想要削弱内阁的用人权!

眼看着就要众正盈朝,皇帝却想重新洗牌,这怎么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